问题 | 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 |
释义 | 1、企业难发展。大量企业因为对方失信举步为艰。丧失信誉的企业自身也难有发展。信任危机会造成企业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 2、消费者不幸福。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 3、道德水平下降。一些人靠骗人暴富,导致老实人吃亏,整个社会的道德风险加大。 4、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售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一、根治信用缺失的对策 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一要加快立法进程。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以明确信用主体行为的法律责任,为信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剔除地方保护、人情关系等干扰案件正常审理及审判因素的影响,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追究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信息披露三大制度,为综合治理社会信用缺失,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技术平台。 (1)开展联合征信活动,建立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可以选择特许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工商、质监、财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现有资料,和银行系统的信贷信息登记资询制度,成立社会诚信信息咨询公司,并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2)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评估办法和管理办法。通过信用评级,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自身信誉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 (3)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形成信用的社会监督与约束机制。 建立企业信用制度 构建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培育多元的社会信用中介结构,为综合治理社会信用环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组织保证。由各地工商部门牵头,建立"企业信用工程资料库"。该资料库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各类企业所获各级各类荣誉情况,银行信用等级,企业之间交易的不良记录情况,未经司法部门裁决或仲裁机构仲裁过的经济纠纷、商业欺诈,税收上缴情况,签订合同的履约情况等。这些记录都在电脑触摸屏幕上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中介机构与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联通互补机制。制订信用中介服务业的行业规范,从业标准以及行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促进行业自律发展。 加强宣传 加强舆论宣传教育,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综合治理社会信用环境,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社会伦理基础。要把强化信用意识,把信用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和精神支柱。通过宣传教育,让每个公民都懂得,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信用已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信用乃是每个人应当具有的生存理念之一,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和讲信用的良好风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