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事故的有效期为几年? |
释义 | 医疗事故处理时间要求及鉴定结论的时效性存在差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或其家属应在损害结果知晓后一年内提起诉讼,医疗鉴定结论应在45天内出具。然而,实际情况因地区和机构不同而异,鉴定时间可能较长。 法律分析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据此,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如果患者死亡的,为死亡后一年内应当提出鉴定申请;如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法院将不保护,鉴定亦没有实质意义。 医疗事故几年内可以起诉 医疗事故在患者或者其家属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起诉;如果在诉讼之前进行了医疗鉴定的,则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起诉;如果起诉之前进行了调解的,则自书面协商或调解不成日其一年内可以起诉。 医疗事故投诉多长时间内有效 医疗事故投诉多长时间内有效,没有具体的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一般医疗事故多长时间内有效 一般医疗事故1年内有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在多长时间内尸检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多少时间内作出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技术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从医疗纠纷实践看,各地的鉴定时间差异很大,往往与鉴定机构的工作繁忙程度成反比。 结语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结果发生后一年。患者或家属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结果之日起一年内提起诉讼。对于医疗事故投诉的有效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接受患者投诉并提供咨询服务。一般医疗事故在一年内有效。尸检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可延长至7日,需得到近亲属同意。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应在45日内完成。鉴定时间因鉴定机构的工作繁忙程度而异。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九条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