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是属于侵权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情况下侵犯他人隐私并不会触犯刑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除外。 一、常见的隐私权侵权行为 窃听侵犯的他人的隐私权,一般情况下是犯法行为,而非犯罪行为。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怎么起诉隐私权侵权 确定对方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的,要尽快收集好证据,并书写起诉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如果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建议证据清单所列证据的复印件份数和起诉状的份数一样。通常提交的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二)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三)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对方侵权行为的书证、物证、音频资料等; (四)准备好诉讼陈词,等待开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