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有什么区别吗?
释义
    (一)区分核心:意思表示之不同
    物权债权行为的区分是物权债权区分逻辑推导之结果。民法的核心是意思自治,以此为前提,由于两者客体的不同,主体对物权和债权所抱有的目的,产生法律后果的预期也会不同。物权行为,作为一种有着独立意思外观和成立方式的行为,一旦完成,物权即发生变动。而债权行为,在涉及物权方面变动之时,其单纯是旨在发生物权变动,是以物权产生变动为目的,而非以物权产生变动为效果。所以行使物权和债权过程中,意思表示的差异导致相对应的法律行为当然产生不同。因此,物权与债权的二分法在逻辑上必然引起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二元划分。
    (二)区分关键:物权行为理论
    要想准确做到物权与债权行为的区分首先需要完整的认可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虽然早在罗马法中就有一定的呈现,但真正确立还是在大陆法系民法最为完备的国家:德国。受其影响,在成文法民法国家和地区中,物权行为要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独立原则
    又叫分离原则,在此原则下,物权债权行为划分为两个互相区别的法律行为。债权行为有自己的债权合意和成立方式,物权行为则为体现物权变动之合意和成立方式,物权行为独立于前者而存在,并与之相区分。独立原则是物权行为理论的关键,是把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区分开来的第一步。
    2、无因性原则
    又叫抽象原则,体现为物权行为的效力与其债权行为也就是原因行为的效力不相挂钩,债权行为的无效和撤销,不能当然导致物权行为的无效和撤销
    。无因性原则是物权债权二分法划分所必然引起的逻辑结果,债权、物权的两分法是基于其所指客体的不同,客体的不同导致主体的行为方式产生变化,从而引起了意思表示的不同。
    3、公示公信原则
    该原则要求物权行为中的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合意,必须有一种客观的方式加以肯定,以确认其产生之对世效力。我国法律中物权变动合意目前主要表现为动产之交付,不动产之登记。在德国民法中除以上两种外,还包括将相关权属证明文件如登记许可证向相对人进行交付或者在公证处进行公证两种形式。
    (三)区分体现:物权变动模式
    将物权债权法律行为相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承认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对待独立性、无因性、公示公信三原则的态度差异,所导致的物权变动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与债权行为之区分亦会不同:一是债权意思主义。以法国为代表,未严格区分债权与物权,而统称为财产权。在此种模式下,债权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仅能引起债权变动,也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二是物权形式主义。以德国为代表,物权形式主义将债权物权行为做了应有的区分,债权合意只能引起债权的变动,不能引起物权的变动。三是折衷主义。以瑞士为代表,也叫债权形式主义,此种模式走了中间道路。当平等主体之间主张物权因法律行为发生变化时,不仅需要达成债之合意还需要交付或登记等公示要件,较之物权形式主义所不同,其将公示的方式视为事实行为,而非看做物之合意的客观表现
    。从中可以看出,因物权变动模式的不同,物权债权行为区分模式同样会产生差异。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20: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