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 |
释义 | 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或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手段,调参市场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是由政策决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政策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等内容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调控系统。 市场经济各国出于各种目的而征收税收。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税收为政府各种支出筹资,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政府运用税收来调节宏观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 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这种累进所得税,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但这种累进所得税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是一个多元、模糊而又复杂的概念,理论界往往回避给出一个定义。原因之一是:社会福利的产品、对象、功能或目标等属性往往不确定、不清晰,并且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对其进行定义既可以从广义、也可以从狭义的角度出发,但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解释似乎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Titmuss将社会的全部活动分为两大类: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活动和以提供福利为目的的、集体性的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活动(1963),根据这一定义,所有非市场性活动都属于社会福利活动。 社会福利政策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从当前西方各国的情况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 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第二,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 第三,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第四,对教育事业的资助。 第五,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 第六,改善住房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六条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