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监督如何有效落实 |
释义 | 1、立足抓早抓小,把好“纠错关”,让纪律和规矩切实管住“大多数”。加强与司法机关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获取问题线索,对反映问题较具体的问题线索,经核实后根据具体情况,依纪依规快速进行处置,切实发挥抓早抓小的教育作用。2、加强纪律约束,把好“处置关”,教育挽救“少数”。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制度化。用实际行动让“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落地生根。3、保持高压态势,把好“惩治关”,严惩“极少数”。抓住关键,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案件;严肃查处行政执法机关中发生的失职渎职案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干部,快速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切实发挥党纪国法的震慑作用。4、积极实践“四种形态”,探索落实监督责任新路径,有效阻断违纪进程,以常态化严管干部的方式,把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在惩防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用最多的办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挽救,使踏上不归路的党员干部成为极极少数,从而在预防腐败上构建立体防治体系。 如何监督行政强制措施 (一)实施前需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行政监督的方式 (1)报告工作。听取、审查报告,是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各级政府监督其工作部门执行情况的主要方式。(2)执法监督检查。执法检查大致有三类:一是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二是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三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3)审查批准。审查批准是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普遍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如对财政预算、决算、账册、报表等进行审阅核对并加以确定的行为。(4)备案。备案是根据法律规定或上级行政机关要求,监督对象将其他规范性文件或某些重大行政行为的书面材料报上级行政机关供其了解情况的行为。(5)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制度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施行政法制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6)惩戒。惩戒处分分为两种:一是对行政机关适用的。另一种是对违法机关的领导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 行政监督是什么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的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 如何做好民事行政诉讼监督 1、检察院是法律的监督机关,有监督依法行政的权利,但行政诉讼又称民告官,法院对这类诉讼案件也有监督审查的职能。一般检、法两院受制于政府(经费由财政负担),在处理案件时或多或少的偏向政府行政机关。为此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应当经费独立核算(由人大核算、划拨经费);应设派驻政府的检察机构,对政府依法行政作法律监督。2、民事诉讼主要是防止法院失职渎职、徇私枉法。主要要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调解的法律监督。 如何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 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要从六个方面着手:要着力加强案件来源机制建设,畅通联系渠道,健全信息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尽可能地使需要监督的案件都进入到检察监督的程序中来;要着力提升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质量,加强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检察监督工作的总结、分析和研判,狠抓影响案件质量的关键环节,经常性地组织案件质量评查,强化办案工作指引,完善复查制度;要着力解决行政诉讼监督相对薄弱的问题,以修改后行政诉讼法为依据,准确把握行政诉讼监督在监督范围、监督方式和案件来源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抓紧颁布实施行政诉讼监督规则,不断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要着力解决基层业务发展难题,充分发挥上级检察院的指导作用,注重发挥基层检察院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多做基层基础工作;要着力配合做好服判息诉工作,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在息诉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加强法律文书说理工作,增强上下级检察机关息诉工作合力;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办案一线力量、队伍专业化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紧绷防腐拒变的高压线。 该内容由 闫璨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