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间借贷与金融借贷的区别 |
释义 | 法律分析:套路贷与民间借贷的区别是,套路贷一般具有诈骗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通过使用欺诈手段、与对方订立借款合同来骗取财物,可能会违反治安管理法或者构成诈骗罪。而民间借贷不一定是违法的,借款人和贷款人可订立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 一、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2、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合同,应当理解为不包括单纯的借款合同,因为利用借款合同进行诈骗相当于直接通过诈骗的手段使得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物,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二、借钱后失踪能不能构成诈骗罪 借款后失踪不一定构成诈骗罪。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形式上包括两种,一类是虚构事实,另一类是隐瞒真相。 本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如果借款人因某种原因长期拖欠或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项和物品,到期后无法偿还,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不会浪费、违约或欺诈。如果真的打算偿还,仍然是贷款纠纷,不构成欺诈罪。 犯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受害人有错误的理解→受害人基于错误的理解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财产→受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三、哪些情况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办理民间借贷时,借贷双方需要签订借款合同,并会在合同中约定好贷款金额、利息、还款方式以及一些保证条款等。但是,您知道民间借贷合同在以下几种情形下无效的吗? (一)如果借贷双方中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借款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该合同是无效的。需要提醒的是,合同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构成无效。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五)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