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区别
释义
    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经济法主体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法律确认经济法主体能够通过个人行为实现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权利能力以行为能力为基础。权利能力自出生就具备,公民出生就可以享受民法规定的各种权利,而行为能力是从满18周岁开始才完全具备的。
    一、原告和被告该如何区分
    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人,被告是指原告提起诉讼的对象。原告和被告是利害关系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原告是指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而可能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则是被指控为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权益,或者与原告的民事权益发生争议,而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但是必须明确,原告在起诉时所指控的被告,以及被告对他的民事权益的侵犯或者与其发生的争议,只是使诉讼程序发生的一种假定。
    原告是否有这种民事权益,是否受到侵犯,被其指控为侵犯或有争议的人,是否就是应当被提起诉讼的人,这些都只有经过人民法院审理作出裁判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被提起诉讼的被告都是无理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当事人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资格。简言之,就是能在民事诉讼中作为当事人的一种法律资格。公民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从法人依法成立时开始,于被撤销、解散、合并、宣告破产等情况下消灭。
    是否具有诉讼权利能力,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否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基础,只有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人才能作为原告或者被告到法院起诉或者应诉,否则就不行。
    二、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能力是否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体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仅仅是一种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或可能性,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但具有这种资格的主体要享有某项实际的权利,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参加到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去。
    三、什么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