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房贷能否通过个人所得税进行抵扣?
释义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居民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非居民。居民纳税义务人需就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内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并不真正抵扣房贷,而是以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为基础进行征税。因此,在个税抵扣房贷问题上需要了解清楚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不可以的。“房贷利息抵个税”准确的说,就是将购房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作为起税前项进行抵扣。也就是说,你每月的工资先扣去房贷利息再交税。其变化并不直接体现在房产还贷上,而是体现在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上。
    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
    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征收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际中,我们的个税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依法上税,但是关于个税抵扣房贷的问题并不是真的抵扣,这点需要大家仔细了解清楚。
    结语
    个人所得税抵扣房贷利息并不是真正的抵扣,而是将购房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作为起税前项进行扣除。这种变化不直接反映在房产还贷上,而是体现在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居民纳税义务人应承担无限纳税义务,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则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征收内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抵扣房贷的问题并非真正的抵扣,大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仔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第十二条 在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前,权属转移合同、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的,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第十二条 在依法办理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前,权属转移合同、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解除的,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征契税: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军事设施;
    (二)非营利性的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养老、救助;
    (三)承受荒山、荒地、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
    (四)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
    (五)法定继承人通过继承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免税的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对居民住房需求保障、企业改制重组、灾后重建等情形可以规定免征或者减征契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