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投资专利申请权是否可行? |
释义 | 专利申请权不能直接用于出资,但专利使用权可以作为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公司。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转让的区别在于转让合同的标的不同,专利权转让发生在专利授权后,而专利申请权转让发生在专利授权前。 法律分析 一、专利申请权能否用于出资 专利申请权一般是不能直接出资的 我国《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公司法》第28条对专利权出资的认定方式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专利使用权作为专利权的一部分,是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虽然专利使用权价值低于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价值,在没有法律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出资设立公司。 二、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转让的区别在哪 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转让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两者权利的所有者通常情况下都是发明人(专利权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发明人),另外两者转让的客体是一项权利。 2、专利权转让与专利申请权转让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 (1)专利权转让中订立合同的标的是专利权,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的标的则是专利申请权; (2)专利权转让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后,转让人为专利权人,而专利申请权转让则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前,转让人为专利申请人。 拓展延伸 专利申请权作为股权出资的法律效力分析 专利申请权作为股权出资的法律效力分析是指探讨专利申请权是否可以作为股权出资的一种方式,并对其法律效力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专利申请权可以作为出资的一种形式,即将专利申请权作为资产投入企业,以获取相应的股权份额。然而,专利申请权作为股权出资的法律效力受到一些限制和约束,如专利申请权的转让、转让的限制条件、专利权的保护等。因此,在进行专利申请权作为股权出资时,需仔细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并与相关方进行协商和签订合同,以确保法律效力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结语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专利申请权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出资。然而,专利使用权作为专利权的一部分,可以用货币估价并依法转让,因此在没有法律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专利使用权可以作为出资设立公司。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转让的区别在于转让合同的标的不同,专利权转让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后,而专利申请权转让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前。在将专利申请权作为股权出资时,需要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并与相关方进行协商和签订合同,以确保法律效力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六条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专利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被控侵权人也可以主动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