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是多少
释义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也即卫生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法制原则,是指贯穿于卫生行政法律规范和卫生行政关系当中,指导和制约卫生行政立法与实施的卫生法制的基本精神和准则。
    和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卫生行政法须遵循的原则也很多,但根据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卫生保护原则:卫生保护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
    2. 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也是卫生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就是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配置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以便每个社会成员普遍能得到卫生保健。
    4. 保护社会健康原则: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它是世界各国卫生法公认的目标。
    5. 患者自主原则:患者自主原则是指患者经过深思熟虑就有关自己疾病的医疗问题作出合理的、理智的并负责的自我决定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它又分为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根据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学者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项
    合法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
    高效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一、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包括:(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2)平等保护;(3)全面保护;(4)基本保护。
    三、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包括:(1)双重价值取向;(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
    法律依据
    《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或者对患有疾病不得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不按规定调离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制定本法。
    
     该内容由 覃涛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