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事业编制人员是否属于公职人员?
释义
    事业编制岗位与公务员岗位存在差距,事业人员最多只能算参公人员。事业单位中的参公人员与行政单位的参公人员在待遇、晋升和调动方面没有区别,但部分地区对调动岗位有限制,且无法依据法律。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只有执法类单位和少数事业单位能享受参公管理,大部分参公事业单位失去了特权,变为以服务职能为主。除少数人能调任为公务员外,其他事业编制参公人员将被整合到事业单位,并等待后续改革。
    法律分析
    事业编制岗位肯定是公职岗位,事业人员也肯定是公职人员,但却不是公务员,最多只能算参公人员。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本身省份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只有通过公务员考试,且在政府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的职工,才能被登记为公务员。像党委、人大、政协等机关的职工,也只能是按《公务员法》管理,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公务员,充其量算是使用行政编制的参公人员,等同于公务员并是真正的公务员。
    在事业单位中,虽然也有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职工,使用的也是事业编制,却因其职能问题,被公务员管理机构审批为参公。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和行政单位的参公人员一样,薪资待遇和晋升提拔方面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也可以自由调任到其他地区岗位工作。只是部分地区会对参公人员调动岗位方面会有一定的限制,而且这种限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此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能享受参公管理的只剩下执法类单位,或许也有极少数事业单位可以继续享受参公管理。之前的参公事业单位,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中基本被取消,失去了餐共鸣管理的特权,以前的参公事业单位现在主要以服务职能为主。除了少数几类人可以继续保留参公身份调任到公务员岗位,其他事业编制参公人员,除职能连人带编会被整合到事业单位,暂时保留参公身份,等待后续改革。
    结语
    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的差距在职位身份和管理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公务员是指通过公务员考试并在政府单位使用行政编制的职工,而事业单位人员虽然也使用事业编制,但并非真正的公务员。在事业单位中,参公人员和行政单位的参公人员享受相似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机会,也可以自由调任到其他地区工作。然而,此次事业单位改革后,只有执法类单位能继续享受参公管理,其他参公人员将被整合到事业单位中。对于事业编制参公人员,他们将保留参公身份,但需要等待后续改革的安排。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二)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