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别人用我账号诈骗怎么处理 |
释义 | 要看具体情况。 1、如果自身不知情的情况或被盗号情况下不承担责任; 2、但是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提供账号诈骗则涉嫌诈骗,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发布“兼职”广告,以每日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高价佣金吸引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社交帐号拱手相让。随后利用租来的帐号实施欺诈、散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致使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和利用,个人或亲友资金安全受到威胁,不仅帐号存在随时被盗的风险或可能因违规封停,甚至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不法分子冒充好友,模仿熟人的语气和口吻,给当事人打电话或发信息,得到信任后再进行诈骗。大家都认为亲友发来的消息是“免检产品”,一般不会验证其真实性,遇到亲友临时借钱等情况,出于信任容易直接转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打电话核实亲友身份,以防万一。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