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释义
    目的:
    针对设定的火灾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社会单位情况,合理调动、分配单位内部员工组成的灭火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成功地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一、什么是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突发事件应对方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它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化反应程序,是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有3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事前预防,即通过危险辨识和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二是应急处置,万一发生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将影响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抢险救援,即应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采用预定的应急抢险救援方案,控制事态发展并减少损失。
    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法律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4: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