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社会监督的定义是什么?
释义
    确定监督管理过失犯罪主体的两重标准:行为人需负有特定监督管理义务,正确履行以避免危害结果;行为人需具有特定监督管理权限,考察单位内各人员的范围和义务。只有在实质拥有的权限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管理义务的人,才构成监督管理过失犯罪主体。
    法律分析
    根据界定该类犯罪主体的两重标准来确定:首先,必须确定行为人是否负有特定的监督管理义务。所谓特定的监督管理义务,是指行为人在业务、国家公务活动中负有的监督被监督管理人正确从事业务、国家公活动、建立安全管理体制、控制自己支配范围内的危险源,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行为人如果担负监督管理义务就必须正确履行,否则因此造成危害结果的就可能成为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其次,必须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特定的监督管理权限。这是为了解决监督管理义务的范围问题。法律法规等规定的监督管理义务不可能都明确到每一种具体的监督管理人员身上,往往是规定什么样的单位负有哪些监督管理义务。因此,在事故发生后,要判断究竟是谁构成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就需要考察在这些单位内部哪些人员是监督管理人员,各个监督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拥有多大范围的监督管理权限,担负多大范围的监督管理义务。只有担负的监督管理义务能够在其实质拥有的监督管理权限范围内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的人,才能构成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
    拓展延伸
    深入探讨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社会监督是一种重要的机制,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正与透明。它扮演着监督权力的角色,确保政府、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符合法律、道德和社会准则。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揭示潜在的腐败、不公正和滥用权力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实践社会监督的方法包括媒体报道、公众舆论、公民参与和监察机构的运作等。媒体的报道可以曝光问题,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公众舆论可以通过声音和行动来推动变革;公民参与可以通过参与决策和监督过程来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监察机构的运作可以提供独立的监督和调查机制。综上所述,深入探讨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对于建设公正、透明和有责任的社会至关重要。
    结语
    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在于揭示腐败、不公正和滥用权力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媒体报道、公众舆论、公民参与和监察机构的运作等方法实践社会监督。通过曝光问题、推动变革、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社会监督促进公正、透明和有责任的社会建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1: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