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高温费劳动法是怎样规定的
释义
    高温费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应当获得的一种特殊劳动保护费用,其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劳动者在特殊环境下劳动的工资补贴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在高温环境下从事劳动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设施和物品,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高温天气的程度和劳动强度,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或者提供其他形式的补贴。
    此外,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动者在特殊环境下劳动的工资补贴办法》规定,高温津贴的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确定。具体而言,高温津贴的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1. 当地气温达到35℃及以上,或者相对湿度达到60%及以上的,应当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5%至10%支付高温津贴;
    2. 当地气温达到37℃及以上,或者相对湿度达到70%及以上的,应当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10%至20%支付高温津贴。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行业和企业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高温津贴标准,并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津贴。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加强对高温津贴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津贴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8: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