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假释的意义都有哪些 |
释义 | 刑法规定的假释制度在犯罪人方面的意义、社会意义和司法方面的意义。假释鼓励罪犯学习、改造和悔改,有助于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此外,假释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社会稳定和降低监管成本。适用假释减轻了执行机关的负担,同时有利于其他罪犯的改造。 法律分析 1、从犯罪人方面的意义:在狱中服刑的罪犯都有提前出狱、重新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为了鼓励罪犯认真学习、服从监管、遵守制度、认真改造、真诚悔改,刑法规定了假释制度,是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桥梁。 2、社会意义:刑罚不仅仅是惩罚罪犯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成为教育、改善罪犯的手段。假释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促进社会的稳定,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社会参与罪犯的改造。此外,假释体现了刑罚经济的原则。因为假释具有减少监管的成本、狱政费用。 3、在司法方面的意义:假释减轻了执行机关的压力与负担。正确的适用假释,将符合条件不必继续在监管场所内服刑的罪犯假释,这不仅有利于假释犯的改造,也有利于狱政部门对其他罪犯的改造。 拓展延伸 假释的法律依据和适用条件 假释是一种法律制度,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假释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一是罪犯服刑期满或者刑罚执行期限的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具备改造条件;三是没有再犯罪危险,社会对其假释不构成重大危险;四是有固定的住所和就业机会;五是有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有人身保障和生活保障。假释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罪犯改造自新,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人的再教育和再造,从而达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的社会化的目的。 结语 假释制度在犯罪人、社会和司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罪犯学习、服从监管、遵守制度、真诚悔改,为罪犯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桥梁。假释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促进社会稳定,降低监管成本,同时减轻了执行机关的压力。假释是一种法律制度,适用条件包括服刑期满、表现良好、没有再犯罪危险、有固定住所和就业机会等。其目的是促使罪犯改造自新,实现人的再教育和再造,达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人的社会化的目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二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