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关键材料与注意事项 |
释义 | 工伤劳动仲裁中的工伤认定是关键环节。所需资料包括申请表、职工身份证件、企业基本信息资料、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伤认定、伤残鉴定、住院治疗资料以及医疗发票等。申请人需提供姓名、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及申请仲裁原因和事实。同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及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若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书面告知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法律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工伤劳动仲裁所需的资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申请表、职工个人身份证件、企业基本信息资料、劳动合同、工资单、工伤认定、伤残鉴定、住院治疗资料以及医疗发票等。申请人通常需要提供自己的姓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申请仲裁的原因和事实。 一、工伤认定申请需要哪些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需要注意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其实与单位申请的流程是不太一样的。虽然在申请的时候都是有时间限制,同时也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但在这些方面我国法律中作出的规定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有关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要哪些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的材料有: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结语 在工伤劳动仲裁中,工伤认定是申请仲裁的前置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申请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同时,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对于材料不完整的工伤认定申请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