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政务公开的变革:国家机关如何应对
释义
    国家机关公开政务数据原则及法律依据,政务大数据包含类型和属性。政务数据分为政府采集、汇总、发起、监管和服务产生的五类数据。数据属性包括自然信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统计监察和服务与民生消费。
    法律分析
    一、国家机关怎样公开政务数据
    1、国家机关在处理政务数据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数据。但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可以不公开。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数据。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二、什么是政务大数据
    (一)、政务大数据,意即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政务相关的数据整合起来应用在政府业务领域,赋能政府机构,提升政务实施效能。这些数据包含了政府开展工作产生、采集以及因管理服务需求而采集的外部大数据,为政府自有和面向政府的大数据。
    (二)、从数据类型来看,政务数据分为五类:
    1、政府才有权利采集的数据:如资源类、税收类、财政类等;
    2、政府才有可能汇总或获取的数据:如生产建设、农业总、工业总等;
    3、由政府发起产生的数据:如城市基建、交通基建、医院、教育师资等;
    4、政府监管职责所拥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金融监管、食品药品管理等;
    5、由政府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消费和档案数据:如社保、水电、公安等。
    (三)、从数据属性来看,政务数据又分为四类:
    1、自然信息类:地理、资源、气象、环境、水利等;
    2、城市建设类:交通设施、旅游景点、住宅建设等;
    3、城市管理统计监察类:工商、税收、人口、机构、企业、商品等;
    4、服务与民生消费类:水、电、燃气、通信、医疗、出行等。
    结语
    政务数据公开应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原则,及时准确公开,但法律禁止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41条)。政务大数据是将政务相关数据整合应用于政府业务领域,提升政务效能。政务数据可分为政府采集、汇总、发起、监管和服务产生的数据。根据数据类型,政务数据包含资源、税收、财政、生产建设、农业、工业、城市基建、交通、医疗、教育、人口普查、金融监管、食品药品管理、社保、水电、公安等。根据数据属性,政务数据分为自然信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统计监察和服务与民生消费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十九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八章 信息公开 第七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