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对于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应采取以下态度:一是对于涉及国际犯罪的情况,根据起诉或引渡原则,由其所在国追究责任或引渡回其国籍国进行审判;二是对于国内刑事犯罪,根据双方司法协助条约或互惠条约,在其所在国采取强制措施后将其引渡回其国籍国。无论罪犯是否逃往国外,都应依法追究其责任,确保正义得以实现。 法律分析 罪犯不是逃到国外就不能抓了。对于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采取下列态度。 一、国际犯罪,根据或起诉或引渡的原则,由其所在国予以追究责任或引渡回其国籍国审判。二、国内刑事犯罪,根据双方的司法协助条约或互惠条约,由其所在国采取强制措施后引渡回其国籍国。 拓展延伸 "国际逃犯能否逃避法律制裁?" 国际逃犯在逃亡过程中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但不能完全逃避法律制裁。尽管国际合作存在困难,但国际刑警组织、双边协议和国际刑事法庭等机构致力于追捕逃犯。国家间的司法互助和引渡协定为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使得罪犯难以逃避责任。此外,国际社会对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不断加强,包括情报共享、资产追踪和司法合作等方面。虽然逃犯可能利用法律漏洞或政治庇护来逃避追捕,但国际社会的努力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逃犯难以长期逍遥法外。因此,国际逃犯面临被追捕和法律制裁的风险,而不是完全逃避。 结语 国际逃犯面临被追捕和法律制裁的风险,而不是完全逃避。国际刑警组织、双边协议和国际刑事法庭等机构致力于追捕逃犯,司法互助和引渡协定为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国际社会对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不断加强,使得逃犯难以长期逍遥法外。尽管逃犯可能利用法律漏洞或政治庇护,但国际社会的努力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使得罪犯不是逃到国外就不能抓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第四十七条 请求外国准予引渡或者引渡过境的,应当由负责办理有关案件的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的审判、检察、公安、国家安全或者监狱管理机关分别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提出意见书,并附有关文件和材料及其经证明无误的译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分别会同外交部审核同意后,通过外交部向外国提出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第四十八条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向外国正式提出引渡请求前,通过外交途径或者被请求国同意的其他途径,请求外国对有关人员先行采取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