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如下: 1、根据违法的程度,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前者是指不具备行政行为实质要件的行政违法,如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后者则是不具备行政行为形式要件的行政违法,如行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为的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等; 2、根据违法的范围,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前者是指内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越级指挥,后者则指外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公安机关非法拘留公民。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在救济手段上是有区别的,内部违法仅限于行政救济,不受司法审查,而外部违法不仅可借助于行政救济,还可借助于司法救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