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如下: 1、初期的惧怕、畏罪心理; 2、盲目心理; 3、亲合心理; 4、犹豫心理; 5、苟安心理。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阶段潜逃解决办法: 1、相关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做出取保决定的办案机关; 2、办案机关接到报告后会应尽快查明逃跑的原因,并且会没收保证金或处罚保证人; 3、马上对在逃人员进行通缉; 4、对被害人来说,应当协助侦查机关发现在逃人员的线索,然后通知侦查机关。 综上所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未经法院判处有罪的,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所以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是不可以确定有罪的。对于在逃人员国家也是加大惩罚力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五条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