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残疾等级怎么划分
释义
    残疾等级是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由医疗机构或残疾人评定机构根据残疾人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残疾人进行评定的等级。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细则,残疾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度残疾,四级为轻度残疾。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级残疾:指身体功能障碍程度极重,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护理的残疾人。
    二级残疾:指身体功能障碍程度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需要较长期的护理的残疾人。
    三级残疾:指身体功能障碍程度较重,生活自理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劳动能力受到较大限制,需要一定程度的护理的残疾人。
    四级残疾:指身体功能受到轻度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不受限制或受到轻微限制,但需要医疗或康复治疗的残疾人。
    需要注意的是,残疾等级评定应当综合考虑残疾人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定结果应当客观、公正、准确。残疾人评定机构应当依据评定结果,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和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和残疾人事业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
    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十一条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母婴保健和预防残疾的知识,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0: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