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精神病人怎么管控 |
释义 | 法律分析:严格分类管控,落实责任。对经鉴定确认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特别是对有过打人毁物、可能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精神病人,要逐人成立管控工作小组,制定管控工作措施。对排摸出来的精神病人,应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危险程度予以区分治疗,落实管控。其中家庭有管控能力的,由家属或监护人管控,村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巡查;对家庭无管控能力的,由村组、社区落实专人管控;对一般性精神病人,由家属或监护人就地监护,定期向村组、社区汇报病情变化情况和活动范围;对流落社会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由公安机关送民政部门救助机构给予救助。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如何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 在重视民生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精神病防治和精神病人管控已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要真正管控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必须有全面系统的设计、协作配合的机制,齐抓共管、标本兼治,重管控更重防治,从源头入手,分类、分级、分段管控,最大限度地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风险,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 (一)定期摸底排查,掌握底数。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要对辖区内的精神病人、性格偏执人群,按照“街不漏巷、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根据精神病发病的规律特点,定期组织开展摸排工作,对摸排出来的有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疑似精神病人,逐一采集信息、建档立卡,并将病人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自身情况、精神病史、平时表现、家庭住址及活动范围等情况分别列入台帐管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二)严格分类管控,落实责任。对经鉴定确认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特别是对有过打人毁物、可能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精神病人,要逐人成立管控工作小组,制定管控工作措施。对排摸出来的精神病人,应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危险程度予以区分治疗,落实管控。其中家庭有管控能力的,由家属或监护人管控,村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巡查;对家庭无管控能力的,由村组、社区落实专人管控;对一般性精神病人,由家属或监护人就地监护,定期向村组、社区汇报病情变化情况和活动范围;对流落社会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由公安机关送民政部门救助机构给予救助。 (三)调动多方帮扶,形成合力。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管控难度大,整个社会要群策群力,共同帮控。一是政府救济。乡镇街道可将精神病人和家属、监护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定期救济,减轻监护人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困难又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暴力性精神病人家庭,视情给予经济补助,加强针对性监管,严防再次发生危害社会行为。二是民警帮扶。坚持以人为本,责任民警给予患病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积极帮助监护人解决监护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提高监护人积极性。三是社会关心。积极动员周边群众关心和帮助精神病人家庭,对有希望根治的精神病人,动员病人家属或监护人送其到医院治疗,用关爱温暖病人及家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