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鉴定后一直没要赔偿怎么处理?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工伤鉴定后未得到赔偿的问题,并提醒读者需要注意工伤赔偿标准与劳动者工资的关系。工伤赔偿标准因情况而异,需要注意用人单位是否足月赔偿以及赔偿金额是否符合规定。如果遇到问题,最好请一个专业的律师来处理。 法律分析 工伤鉴定后一直没要赔偿应当尽快的进行赔偿。需要提前注意的是工伤,如果已经经过了鉴定并且工伤的鉴定结果已经出来的话,那么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最终结果请求用人单位来进行工伤报销。 【风险提醒】工伤赔偿标准与劳动者的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劳动者能够拿到多少数额的赔偿金的关键,而工伤赔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赔偿标准,大部分劳动者是不太清楚具体标准的,那么在申请工伤赔偿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以下的问题: 1.用人单位没有足月赔偿,比如一级工伤应该赔偿劳动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是本人工资×27个月,在现实中就可能只赔偿25个月。 2.用人单位利用知识面的差距少赔偿金额,例如工亡待遇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而劳动者的亲属可能难以查询到这一信息,就又可能被用人单位侵害合法权益。 【专家建议】面对这样的问题,请一个专业的律师来处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专业律师拥有丰富的处理工伤赔偿的经验,也非常擅长根据具体情况计算您可以得到的工伤赔偿金额,是不会出现差错的,可以让用人单位将应该赔偿的法定金额全部赔偿,并且为您争取额外的精神抚慰金等权益。 拓展延伸 遇到工伤鉴定后一直没要赔偿该怎么办?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或者其直系亲属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在申请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不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另外,《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对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者因工伤发生的争议,应当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因此,遇到工伤鉴定后一直没要赔偿的情况,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或者其直系亲属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不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同时,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工伤认定纠纷。 结语 工伤鉴定后,应及时进行赔偿。工伤赔偿标准与劳动者的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密切相关,也是我们能够拿到多少赔偿金的关键。然而,在申请工伤赔偿时,容易出现用人单位利用知识面差距少赔偿金额等问题。因此,最好请一个专业的律师来处理工伤赔偿问题,以确保用人单位将应该赔偿的法定金额全部赔偿,并且为劳动者争取额外的精神抚慰金等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