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养老人是否能分到财产 |
释义 | 成年子女有赡养能力却不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会在遗产分配时被少分或不分,而不赡养父母的子女有可能分不到遗产。不论子女是否已婚、是否有经济负担能力,都应尽力赡养父母直至其去世。无赡养能力或困难生活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者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不赡养父母,如果是有赡养能力却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在分配遗产时,应当少分或不分。所以不赡养父母是有可能分不到遗产的。 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养老人财产继承权的法律规定 养老人财产继承权的法律规定是指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不养老人的情况下,其是否能够享有分得财产的权利进行明确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般情况下,养老人在其生前可以通过遗嘱或其他法律手段来规定其财产的继承方式。然而,如果养老人没有留下遗嘱或其他有效的继承安排,那么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其财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在继承顺序中,通常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享有优先继承权,而不养老人则可能无法直接享有财产继承权。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来确定。因此,对于不养老人是否能够分到财产的问题,需要参考当地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具体判断。 结语 父母养育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法律义务。对于有赡养能力却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在遗产分配中可能会受到惩罚。无论成年子女是否已婚,都应当尽力赡养父母直至其去世。父母有权要求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子女支付赡养费。对于拒不履行义务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严重情节构成犯罪者将受到刑事责任。关于养老人财产继承权,具体情况要根据当地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