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中止执行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法院中止执行是指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特殊情况消失后,恢复执行程序,继续执行。 执行中止是在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产生导致执行程序暂时没办法进行,法院作出裁定后,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情况消失后再行恢复程序。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是法院裁定中止执行最为普遍的情况 执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没有确定权利义务关系承受人;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法院作出中止执行裁定后,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说,当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履行义务的条件时,随时可向法院提出申请恢复执行程序。 执行终结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执行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的,结束执行程序。执行终结与执行中止有区别,前者是停止执行程序,以后不再恢复;后者是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条件具备时,执行程序仍要恢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刻意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法院认为应当中止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