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泄密事件后,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
释义 | 有些企业认为签订了保密协议,其商业秘密就高枕无忧了,实践证明,过分信赖制度和合同的约束力,是保不住商业秘密的。任何企业都难以保证没有不忠诚的员工,也不能忽略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合作伙伴、谈判对手、重要客户、服务提供单位有不守信用的可能。对这些不忠诚的员工和不守信用的涉密单位,保密制度和保密合同的约束常常显得乏力,他们会利用法规、制度的空当或心怀侥幸,为了一己之利对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实施侵害。所以,当发生泄密事件后,企业应该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发生泄密事件后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如果发生了泄密事件,应立即采取应急响应和急救措施,以防止商业秘密的进一步扩散,降低损失,收集证据,依法维权,具体措施有: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商业秘密的泄密范围,阻止商业秘密的进一步扩散; 2、调查侵权事实,分析查找泄密责任人; 3、收集和固定证据; 4、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查处侵权行为; 5、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6、向人民法院起诉; 7、向公安机关报案; 8、采取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防止商业秘密在调查、取证、鉴定、调解、起诉等环节进一步扩散; 9、将已经泄密但具备申请专利的技术类商业秘密立即申请专利保护; 10、在企业内举一反三,向事故学习,亡羊补牢,采取更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防止类似的泄密事件再次发生; 11、按照惩戒规定,对违反企业的保密规章制度,对导致泄密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一、企业要较全面地实行“立体保护”战略 以下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探讨企业如何实行“立体保护”战略。 在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企业针对芯片的硬件特征,可单独对芯片部分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同时企业也可通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对芯片版图进行保护;文件格式和多媒体内容部分,可用版权保护,部分可与硬件结合的技术,可同时进行专利申请,而在软件和一些发明方法部分,在利用专利进行保护的同时,更多考虑的是对一些不适宜用专利保护的重要技术,通过企业内部的保密制度来防止技术的外泄,即用商业秘密来加强保护;当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企业的品牌价值被认可后,商标的作用有时会远远大于专利,这时注册商标就能加强专利的效果,这样,商标与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的立体保护会避免某项权利被无效后出现的法律漏洞。在医药、农产品行业,除了对技术发明申请专利、对产品或服务申请商标,还可用原产地标志来保护部分产品或服务,也还可用品种权保护一些改良后的农产品的生产方法,有些企业还用外观设计来保护其产品的市场销售。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措施的实施,能大大降低侵权行为的发生。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