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业单位编制职业年金退休怎么领 |
释义 | 一、职业年金怎么交 职业年金是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建立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主要是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问题。 相关职业年金制度是2022年10月开始执行,由国务院统一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实施的。 职业年金的缴费 职业年金的缴费是全部实行个人账户制度,国家不统筹建立用人单位账户。其实企业年金制度可以建立用人单位账户部分,为退休职工发放第2份养老金待遇。 职工本人是按照4%的缴费基数计算缴纳职业年金。用人单位是按照8%的缴费基数缴纳职业年金。 合计是12%,大约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1.5倍左右。 职业年金的管理 职业年金分为实账管理和记账管理两部分。职工缴纳的部分实施实账管理,一般由省级部门指定的专门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营。 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如果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采取记账制的模式,减轻财政压力。如果是自收自支或者差额拨款应当采取实账缴费。省级部门会每年公布职业年金的记账利率。大家注意职业年金的记账利率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是不同的。比如2022年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8.31%,而不少省级政府公布的职业年金记账利率只有4.5%左右。因为职业年金记账,也是要参考投资管理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确保大家的待遇统一。 二、江苏职业年金该怎么领取 1、当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工作人员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或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新就业单位已建立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原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随同转移。2、关于领取,办法规定了三种条件:一是退休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二是出国(境)定居人员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三是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一条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2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22〕1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条本办法适用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范围与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一致。第四条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代缴。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家统一规定,适时调整单位和个人职业年金缴费的比例。第五条职业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项组成:(一)单位缴费;(二)个人缴费;(三)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四)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收入。第六条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单位缴费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8%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直接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对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对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条 职业年金基金采取集中委托投资运营的方式管理,其中,中央在京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由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管理中心集中行使委托职责,各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行使委托职责。代理人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职业年金计划,按计划估值和计算收益率,建立多个职业年金计划的,也可以实行统一收益率。一个职业年金计划应当只有一个受托人、一个托管人,可以根据资产规模大小选择适量的投资管理人。职业年金计划的基金财产,可以由投资管理人设立投资组合或由受托人直接投资养老金产品进行投资管理。第八条 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为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 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应当归入基金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