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审判庭与合议庭的不同之处 |
释义 | 公开审判和开庭审理在本质和意义上存在差异。公开审判是中国司法工作的传统和原则,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和人民法院与群众的关系。开庭审理是确保审判权正确行使、保护当事人权益、增加审判透明度和法制宣传的重要阶段。 法律分析 1、本质不同: 公开审判:是法院在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时公开进行的一种审判制度。在中国,审判公开是人民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原则,除有特别规定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 开庭审理:是民法院于确定的日期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 2、意义不同: 公开审判的意义:可以带动合议、辩护、回避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助于人民法院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可以密切法院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现象;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 开庭审理的意义:首先开庭审理能够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其次,有利于对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第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第四,有利于充分发挥开庭审理的教育作用,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拓展延伸 审判庭与合议庭的职责和运作方式的比较 审判庭和合议庭在司法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审判庭由一名或多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他们依据法律、证据和法律解释来决定案件的结果。合议庭则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陪审团成员代表公众的声音。合议庭的决定需要经过法官和陪审团的共同讨论和投票。审判庭更注重法律的解释和适用,而合议庭更注重公众的观点和民意的体现。因此,审判庭和合议庭在职责和运作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语 公开审判和开庭审理在本质和意义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公开审判是中国司法工作的传统和原则,有助于提高办案质量、密切法院与群众的关系,并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而开庭审理则确保了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并扩大了法制宣传效果。审判庭和合议庭在司法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审判庭注重法律解释和适用,合议庭注重公众观点和民意体现。两者在职责和运作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