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履行过程中主体变更 |
释义 | 合同主体变更,是指合同当事人变更。主体变更是在其他合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权利义务的承担人变更,需要各方达成新的协议。主体变更可以是权利主体变更,也可以是义务主体变更,也可以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进行变更。权利主体如果是债权人,主体变更就等于是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即可。义务主体如果是债务人,主体变更就等于是债务转让,需要经得债权人同意。实践中,很多合同不仅仅是债权债务这么简单,而且绝大部分是双务合同,即互相承担义务的合同,需要各方协商一致方可变更。有些合同是不允许合同主体变更的,比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在经过招投标、评标、定标后,选定的符合特定条件的主体签订的合同,不能轻易变更,而且这类合同一般对主体有特殊资质等要求。所以,即使属于可以主体变更的合同,为避免纠纷,也为明确变更事项,一般要以书面形式对变更事项加以确认。 一、公司变更员工姓名要重新签劳动合同吗 公司名称变更的,劳动合同不需要重签,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变更后的公司承受原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公司进行名称变更的,变更前的公司和变更后的公司在法律上仍然属于同一个民事主体,也就是说仍然是同一个公司。所以,作为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一方的合同主体仍然是同一个主体,合同是不需要重签的。公司变更名称和法定代表人,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不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二)合同主体怎样变更 1、合同内容发生变化 合同的变更采狭义说,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因此合同内容发生变化是合同的变更不可或缺的条件。 2、合同的变更须依当事人协议或依法律直接规定及法院裁决,有时依形成权人的意思表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变更合同,法律效果可直接发生,不以法院的裁决或当事人协议为必经程序。合同的变更须经法院裁决程序的,在我国法上有两种,一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如因重大误解而成立的合同,不论是撤销还是变更,均须经过法院裁决;二是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无论是解除合同还是变更合同,均须法院裁决。 3、须遵守法律要求的方式 对合同的变更,法律要求采取一定方式的,须遵守这种要求。基于情事变更原则变更合同,变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须经法院裁决的方式。当事人协议变更合同,有时需要采用书面形式,有时则无此要求。债务人违约而变更合同一般不强求特定方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