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怎样才算破案? |
释义 | 一、诈骗都是怎么破案的 (一)遇到电信诈骗首先报警,这是必然选择。 (二)注意保存各种证据和资料,特别是手机短信、来电录音、汇款账号、骗子的姓名等重要信息。 (三)将以上资料提供给警方,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等待警方破案。 近些年电信诈骗一直高发不下,如果金额不大或者是犯罪分子在境外,一般破案难度较大,重要的是我们做好预防,并掌握一定的防骗知识,凡是接到了各种异地的陌生人工电话或者自动语音提示电话以及发给你的短信,声称你中奖、可以积分兑换、可以货到付款或者冒充某某公司、购物中心、网购中心、体验中心等等的,或者冒充法院要起诉你的,以及冒充警方、社保医保中心、银行、邮局、税局、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等等单位,声称你银行卡涉嫌犯罪、社保、医保卡异常、各种欠费、可以退税、生育补贴、邮局有邮件、包裹、固话宽带异常,或者让你猜猜他是谁、冒充你的领导、声称是你房东、甚至冒充黑社会威胁等等,全是最低级的典型骗局,请勿理会! 总之,陌生电话不是推销就是诈骗,特别前面带+号和00开头的号码以及400或者950开头的电话以及异地的手机号码,基本都是骗局,很多异常的号码都是骗子利用改号软件拨打的,最好做到不理会、不回拨、不相信、不汇款、不转账!以免被骗!请广大网友认真鉴别、谨防上当,并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在家的中老年人接到此类电话千万不要上当受骗!拦截骚扰和诈骗电话、短信的最好方式就是安装手机卫士,可以很大程度上免受骚扰和诈骗! 二、诈骗罪的判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重处情形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四、诈骗基金破案后去哪里拿钱 诈骗案破案后,应当及时找公安机关要回款,如果不能发还,最后找法院退款。《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五、有关电信诈骗破案返钱的问题有哪些规定? 1,在侦查终结或者案件宣判之后,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中属于被害人财产的部分会返还给被害人。 2,《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六、网络诈骗一般多长时间破案 在实践中,网络诈骗的破案时间应结合涉案金额和收集证据的难度。若数额较小,未达到最低立案标准,尚不构成诈骗罪,属于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涉案金额达到立案标准的,构成刑事犯罪,刑事案件侦破时间无相应依据。特别是网络诈骗的隐蔽性、流窜性和人员复杂性,使得办案更加困难。建议被骗后及时保留证据,向警方报案,反馈信息,为打击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有力证据和线索。谢谢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