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合同中的网名是否有效?
释义
    合同中使用网名签署的有效性与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根据该法典的规定,以虚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也无效。此外,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也无效。因此,除非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并在合同中写明网名,否则使用网名签署的合同无效,财产应予返还或折价补偿。
    法律分析
    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可以用网名并在合同中写明网名的名称合同签的网名有效,其余情况下签合同用网名无效,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根据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拓展延伸
    合同中使用虚拟身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虚拟身份来进行在线交易和合作。然而,对于合同中使用虚拟身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法律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一方面,虚拟身份可以提供一定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方便用户进行交易,但另一方面,虚拟身份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也存在一定的疑虑。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合同中使用虚拟身份的法律效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双方的真实意愿是否得到充分表达、虚拟身份的真实性是否能够得到证明、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等。因此,对于合同中使用虚拟身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中使用虚拟身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存在一定的争议。虚拟身份在在线交易和合作中提供了便利,但其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也引发了疑虑。合同中使用虚拟身份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虚拟身份的真实性的证明以及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等因素。因此,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4: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