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遭受网络诈骗后,如何应对? |
释义 | 冷静确定损失,立即报警防二次受骗,尽快止损。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数额大者,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罚金;数额巨大或其他严重情节者,可判处有期徒刑并罚金。 法律分析 1、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2、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3、想尽办法、尽快止损。《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网络诈骗:预防和救济措施 在面对网络诈骗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救济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其次,定期更新和加强密码设置,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避免使用相同密码在多个平台上。另外,谨慎点击和下载来自不可信来源的链接和附件,以免遭受恶意软件的攻击。同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保持软件的最新版本,以弥补潜在的漏洞。此外,定期检查银行和电子支付账户的交易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相关机构。遭受网络诈骗后,应立即报案,并与银行、电信运营商等相关机构联系,寻求帮助和救济措施,如冻结账户、追回损失等。同时,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便后续调查和追责。综上所述,通过预防和及时采取救济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财产安全。 结语 面对网络诈骗,我们要保持冷静、确定损失,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想尽办法、尽快止损。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受到刑事处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我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新密码,谨慎点击链接和下载附件。同时,及时报案并与相关机构联系,寻求帮助和救济措施。通过预防和采取救济措施,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