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键在于行为本质
释义
    偷税和漏税的主观、客观方面及法律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偷税是故意行为,追求非法利益,采取欺骗手段逃避纳税;漏税则是过失行为,缺乏故意,未采取欺骗手段。偷税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只需补缴税款和滞纳金。
    法律分析
    1、主观方面不同
    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
    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
    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在客观上区分二者,应注意:凡是没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应纳税款的,一律不能认定为偷税;即使采取了法定手段未缴或少缴税款,也不能一概认定为偷税,还要注意从主观上进行甄别。因为主观上的区别才是偷税与漏税的本质区别。
    3、法律后果不同
    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
    拓展延伸
    行为的本质:深入探讨行为的内在动机
    行为的本质在于深入探讨行为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部驱使行为发生的力量,包括个人的需求、欲望、价值观等。通过深入研究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何做出特定的行为选择,揭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这种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人类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了解行为的内在动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还能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深入探讨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结语
    通过对偷税和漏税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动机和行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偷税是出于故意,追求非法利益,采取欺骗手段来逃避纳税义务;而漏税则是无意的疏忽或轻信以致未缴或少缴税款。在法律后果上也存在明显区别,偷税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只需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深入探讨行为的内在动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选择,揭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7: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