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谅解书在刑案中的作用:人民法院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取得对方谅解可减少刑罚,积极赔偿但未取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无赔偿但取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法律分析 谅解书在刑案中会有一定的作用。取得对方谅解的,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刑罚。如果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拓展延伸 谅解书在刑事案件中的法律效力及适用范围 谅解书在刑事案件中的法律效力及适用范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谅解书作为一种协议,被视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自愿达成的协议,用于解决刑事案件中的争议。然而,谅解书的法律效力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司法管辖区将谅解书视为对刑事责任的免除,而有些则认为它只能作为证据的参考。此外,谅解书的适用范围也受到限制,例如在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法院可能不接受谅解书。因此,当事人在考虑使用谅解书时,应该咨询专业律师以了解当地法律的具体规定,并慎重考虑其法律效力及适用范围。 结语 谅解书在刑案中的作用备受争议。法院会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认罪程度等因素,对取得对方谅解的可减少刑罚。然而,谅解书的法律效力及适用范围因司法管辖区而异。有些地区将其视为免除刑事责任,而有些则仅作为证据参考。严重犯罪案件可能不接受谅解书。在使用谅解书前,应咨询专业律师并了解当地法律规定,谨慎考虑其法律效力及适用范围。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九条 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