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不可抗力包括哪些特定情况?
释义
    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突发事件等,主要指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若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民事义务,则不承担民事责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法律分析
    不可抗力包括的情形分别有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突发事件等。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拓展延伸
    不可抗力的法律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外部因素而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根据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必须具备以下特定情况: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战争、政府行为(如法律法规的变更、政府命令的下达)、劳动争议、电力供应中断等。不可抗力作为法律概念的适用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但通常要求该情况是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合同当事人在遭遇不可抗力时,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寻求减免或免除合同责任,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结语
    在合同履行中,不可抗力是指由于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外部因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突发事件等都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根据法律规定,当不可抗力发生时,合同当事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依法寻求减免或免除合同责任,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因此,合同当事人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情况,确保合同的公平合理执行。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3: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