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事人收到判决书后的应对措施 |
释义 | 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结果不满意时,有上诉的权利。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应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判决书是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法律分析 当原告收到判决书后,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有权利提出上诉。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判决书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拓展延伸 判决书的定义及其在民事、刑事审判中的作用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民事、刑事审判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案件进行审理,认定事实,认定权利义务关系,并根据法律作出裁判的书面法律文书。判决书具有以下作用: 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判决书是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确保当事人在民事、刑事诉讼中享有合法权利,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判决书确认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当事人执行判决、履行义务的依据,也是评判当事人是否履行义务的标准。 3.保障司法公正:判决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它确保了民事、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公平、公开。 4.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判决书对当事人具有指导作用,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确立裁判结果的强制性: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据,具有强制性,当事人必须履行判决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总之,判决书在民事、刑事审判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司法公正、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确立裁判结果的强制性工具。 结语 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时,有权利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判决书是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八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