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起诉开庭要多久 |
释义 | 法院从起诉到开庭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1、法院需要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3、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4、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按照下列流程向法院提起诉讼: 1、写好起诉状并搜集相关证据材料; 2、拿着起诉状以及证据材料向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需要到其经常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3、法院对于诉讼请求进行审查,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4、决定立案的,原告收到法院的立案通知后需要交纳诉讼费用; 5、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被告进行答辩; 6、当事人等待法院的开庭通知参加诉讼; 7、法院经过审理后作出判决。 综上所述,法院起诉立案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庭,因为法院向被告送传票的时间为五天,被告的答辩期为十五天,加上这期间法院办案过程的时间花费,大约会在一个月左右时开庭。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登记立案】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