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探讨假名签订的影响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虚假签名签订合同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欺诈行为可能会导致合同自始无效或绝对无效,并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要区分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其区别在于主观目的、客观方面、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上。 法律分析 以下是虚假签名签订合同可能带来的后果: 1. 当事人在签署合同时使用假名,导致对方误解其真实意图并有利于自己,这种行为被视为欺诈行为。由于欺诈行为是不合法的民事行为,因此可能会导致合同自始无效或绝对无效。当事人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签合同用假名字可能会涉嫌合同诈骗罪等罪名,要承担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罪怎么认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既可以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房屋买卖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并以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目的,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相对人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因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 二、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 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5)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承担民事责任。 结语 虚假签名签订合同可能会导致当事人在签署合同时使用假名,从而使对方误解其真实意图并有利于自己。这种行为被视为欺诈行为,可能会导致合同自始无效或绝对无效。当事人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签合同用假名字可能会涉嫌合同诈骗罪等罪名,要承担刑事责任。要区分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和客观方面。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