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让儿童做证人? |
释义 | 该规定主要阐述了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实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但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因此,儿童也可以作为证人,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法律分析 儿童可以做证人。只要他们的智力正常并且具备了基本的表达能力,他们就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这样的儿童具备证人资格,是可以作证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三条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实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拓展延伸 儿童可以做证人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因此,对于儿童是否可以做证人这一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儿童在年幼阶段,由于认知能力和判断力的限制,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案件的情况,因此不能作证人。但是,如果儿童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能够正确地表达出案件的情况,那么他们可以作为证人提供证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可能存在被侵害或者受到威胁的情况,因此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有作证的资格。此外,如果儿童作证可能会对案件的审理产生不利影响,法院也需要充分考虑。 综上所述,儿童在年幼阶段不能作证人,但具备作证能力时可以作为证人。同时,在具体情况下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有作证的资格。 结语 证人只要智力正常且具备表达能力,就能成为清晰表达自己亲眼所见事实的证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但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同时,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单位负责人需支持证人作证。如果证人有困难不能出庭,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但必须得到法院的许可。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则不能作为证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