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拘留与证据掌握情况 |
释义 | 刑事拘留的条件和情形要求: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加上紧急情形。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正在实施犯罪、被指认犯罪、有犯罪证据、企图逃跑等情形的人。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法律客观: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拓展延伸 刑事拘留对案件审理的影响:证据掌握情况的关键因素 刑事拘留对案件审理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在刑事案件中,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用于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出庭和案件调查的顺利进行。刑事拘留的实施可以对证据的掌握情况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可能无法接触或干扰相关证据,从而保护了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其次,拘留可以为调查人员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来获取、收集和分析证据,从而加强了案件的调查力度。然而,刑事拘留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延长案件审理时间、增加司法资源的负担等。因此,在刑事案件中,合理、适度地运用刑事拘留,并充分考虑证据掌握情况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进行。 结语 刑事拘留是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对案件审理具有复杂而关键的影响。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拘留对象必须同时满足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的条件,并具备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拘留的实施可以保护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进行调查。然而,合理、适度地运用刑事拘留,并充分考虑证据掌握情况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进行。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