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土地出让是一种政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给土地使用者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出让方式: 1. 招拍挂(招标、拍卖、挂牌):这是土地出让最常见的方式。政府首先发布土地出让公告,根据土地的性质、用途、规划等条件,设定出让条件。然后,符合条件的土地使用者参与竞拍,最终价高者得。 2. 协议出让:这种方式适用于特定情况,如政府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企业。协议出让的价格往往低于招拍挂的价格,但这种方式受政策限制,只适用于特定情况。 3. 划拨用地:政府根据需要,将土地直接划拨给特定的单位或个人。划拨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不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易,而是由政府无偿提供。这种方式适用于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 4. 租赁用地:土地使用者按照约定的租金,向政府承租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期限一般较长,如50年或70年。租赁期满后,土地使用权需要归还给政府。 5. 其他出让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还可能有其他的土地出让方式,如农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
该内容由 陈德文律师
和 微办案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