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中小学双减指的是什么 |
释义 | 中小学生双减政策是: 1、减轻作业负担。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长,要求合理的调控以及设计作业的结构,让孩子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完成,不能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能让孩子自己批改作业等。 2、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反而让这些机构钻了空子。都知道,课上时间是最宝贵的,掌握课上学习的东西,课后加以复习,会有很不错的效果。这也是“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让学生把握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腾出学生的课外时间,从而给学生更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在这一方面,“双减”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校内减负的重点是什么? 答:校内减负的重点是“三提”: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二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三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双减”校外减负的重点是什么? 答:校外减负重点是“三限”:一是限制培训时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二是限制数量,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三是限制价格,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合理安排未成年学生的学习时间,保障其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负担。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