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护资源的法律措施 |
释义 | 新环境保护法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个人和单位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安全,并依法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 法律分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相关法律规定有《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用益物权人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规定。个人以及单位组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要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拓展延伸 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 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是指为了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措施和政策。这些法律框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通过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等手段,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它也为资源管理者、企业和公众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结语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新环境保护法的重要规定,个人和单位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的法律框架通过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等手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二十六条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 第三百二十七条因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用益物权人有权依据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第三十二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