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电信网络诈骗的共犯认定及预防策略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经济犯罪侦查的工作内容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经济犯罪侦查是对金融犯罪、经济诈骗等各类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侦查,以保护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安全。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常见的诈骗有网络购物诈骗、网络中奖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医保、社保诈骗、解除分期付款诈骗、包裹藏、毒诈骗等。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金额达到三千。 法律分析 依据的标准是:两人或更多人,且都应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彼此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有下列手段: 1.网络购物诈骗。 2.网络中奖诈骗。 3.冒充公检法诈骗。 4.医保、社保诈骗。 5.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6.包裹藏、毒诈骗。 一、经济犯罪侦查做什么工作 经济犯罪侦查做的工作就是对金融犯罪、经济诈骗等各类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侦查,为破获经济犯罪案件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保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安全。具体内容有: 1.对走私假币、出售、购买、运输假币、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等一些经济案件进行侦查; 2.对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等一些金融犯罪进行侦查; 3.对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案、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等经济诈骗案件进行侦查; 4.对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侦查; 5.对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国家有价证券、股票、公司、企业债券,以及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等经济犯罪进行侦查; 6.对其他经济犯罪进行侦查。 二、宜宾诈骗立案标准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是诈骗金额达到三千。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常见的诈骗有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婚恋诈骗、刷单扫码诈骗、虚假购物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是诈骗金额达到三千。 拓展延伸 根据规定怎么样算是诈骗罪同犯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算诈骗罪同犯: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结语 经济犯罪侦查是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通过侦查各类经济犯罪案件,为保护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其立案标准为诈骗金额达到三千。任何人都应该警惕诈骗行为,避免上当受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