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走出国门自首,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
释义 | 自首后是否留案底取决于投案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经法院判决。如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被判无罪,则不留案底;如被认定构成犯罪并判有罪,则留案底。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封存,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除非司法机关或有关单位根据规定查询,且应保密。 法律分析 案底是一个人的犯罪记录,也称前科。投案自首是否会留案底,前提是要看投案自首交代的事实是否经过法院依法判决后构成犯罪。如果投案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主动自首后,经侦查机关侦查后发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不予立案,或检察机关审查以后不构成犯罪而不予起诉,或者审判机关审理以后认为投案人无罪。则投案人就不构成犯罪,不会留案底。相反,如果投案人自首以后,经过侦查机关侦查后认为构成犯罪移交检察院,检察院又起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以后判决投案人有罪,那么投案自首就会留案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拓展延伸 走出国门自首:法律后果与风险分析 走出国门自首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与风险。根据国际法和各国法律,自首并不能完全豁免犯罪责任。尽管自首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但仍需面对可能的指控、审判和刑罚。具体的法律后果因国家而异,可能包括被拘留、起诉、判刑以及可能的罚款。此外,自首也可能导致个人声誉受损、社会排斥,以及可能的影响就业、旅行和签证申请等方面。因此,走出国门自首需谨慎权衡利弊,并在事前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和风险。 结语 自首并非完全豁免犯罪责任,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与风险。不同国家法律对自首的处理方式不同,可能包括拘留、起诉、判刑和罚款等。此外,自首还可能导致声誉受损、社会排斥,对就业、旅行和签证等产生影响。因此,走出国门自首需谨慎权衡利弊,并在事前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和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