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资如何结算与发放? |
释义 |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证明,并办理相关手续,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可要求处理或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未支付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一次付清工资。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拓展延伸 工资发放方式及相关规定 工资发放方式及相关规定是指企业在向员工支付工资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相关的规定。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政策,工资的发放方式可以包括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支票等多种形式。同时,企业在进行工资发放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定,如按时发放工资、保证工资的合法合规性、提供工资明细等。此外,还需要注意工资发放的频率,一般是按月发放,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工资发放方式及相关规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对于维护员工权益和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及时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并至少保存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二年备查。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依法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按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要求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工资发放方式及相关规定应合理公正,维护员工权益和企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