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如何避免违法而无效的风险? |
释义 | 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避免违法而无效的风险:1、公司制定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规范冲突;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得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范相冲突,否则会被认定为无效。如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法定义务,员工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等。但是法律未规定属于公司用工自主权的范围公司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定,如公司的用工管理方式,员工调岗的情形,员工工作方式及薪酬绩效考核制度等,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定。2、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履行民主程序;员工的请休假制度、薪酬制度、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等关系员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切身利益的制度,公司在制定此类制度时依法可以采用制定详细的讨论稿并通过OA系统或公司邮箱向员工发放,并让员工签字回复确认。召开员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征求员工的意见,最终表决通过规章制度,并注意制作会议纪要并要求到会者签字等。3、规章制度制定后应当向员工公示告知。公司可以采用直接在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上签字并留存的办法,或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已经阅读、学习、理解并愿意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表述认可。另外还可以采取统一培训、考试的方法来让员工知晓规章制度。风险提示: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以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为限。 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而解除劳动合同,单位怎样避免败诉风险? 一、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内容要具体完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还是赋予了用人单位自主性,用人单位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来进一步补充、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占据主动地位。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用人单位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应满足三个条件:(1)要依法制定,即合法;(2)要经过民主程序;(3)公示或告知。三、用人单位应当做好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保存工作。在劳动争议诉讼中,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的举证责任主要有两种:1、谁主张、谁举证,即用人单位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2、举证责任倒置情形,即劳动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四、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要事先通知工会,征求意见。五、用人单位书面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应有效送达劳动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将在劳动者接收时生效。没有将通知送达劳动者的,通知不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依然存续。风险提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企业规章制度的风险如何防范? 一部完整规的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应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内容合法,即符合法律、法规,公平,不具有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内容;二是程序民主,即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为实现上述目的,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1、依法制定,合法规范;2、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企业合法制定的厂规、厂纪或规章制度在法律上应视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限制性规定,劳动者有服从的义务。作为强行性规章,企业应主要针对那些比较重要也容易起纠纷的事项制定。企业要依法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在员工的劳动合同中增加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的额外条款,这些强制性条款合并在一起,就会成为制约员工的有效制度。3、及时修订,注重实效;4、加强检查,消除隐患;5、改变观念,以人为本;6、设定义务,有效约束。根据法律规定,处罚是限制剥夺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公民的基本权益一般是由法律规定,所以只能由法律来限制或剥夺。企业劳动规章的制订,就更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风险提示: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在制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应当与工会会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协商。 企业规章制度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企业规章制度可能以下风险:1、因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合法而无效;2、规章制度制定不合法定程序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第19条规定:企业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此规定实际上确定了规章制度有效性的三个标准:即经过民主程序、合法、公示。企业在制定和颁布规章制度时,缺乏上述三个条件之一,都会导致该规章制度无效。3、因规章制度未实施而导致无效;4、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的规章制度无效。在衡量规章制度是否合法有效时,一般情况下法院会综合考虑企业用人自主权与保障员工权利的平衡点:凡是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如果没有经过协商而由单位单方面在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条款,不能作为法院判案的依据。风险提示: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在制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应当与工会会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协商。 公司规章制度作用 公司规章制度是每个企业的重点核心制度,不仅能深化企业管理,还有调动发挥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同时又切实维护公司利益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说了这么多,下面由来带大家一起看看具体的公司规章制度作用。公司规章制度作用:(1)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2)好的企业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3)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主管任意性的指挥更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4)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5)良好的规则制度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制定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可见完善的劳动规章制度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行为规范化,从而排除用人单位任意发号施令,乱施处罚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然而不合理的违法的规章制度会大面积的侵犯职工权益,当然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企业。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助于职工明确自己的权利职责,同时遵守规章制度比完全听从随意性的长官意志更容易接受。好的规章制度通过赋予特定的职位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可能对自己和单位产生的结果,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对法律明确规定需有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的规章制度,企业制定该类规章制度时必须通过职代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这是职工通过民主程序参与单位民主管理的形式。 规章制度制定中的民主程序流程怎样设计与操作? 一、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定应当经过民主、公示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范围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二、民主程序的流程企业制定规章制度讨论稿→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对讨论稿进行讨论→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提出方案和意见→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三、公示或告知方式1、通过网站、电子邮件、微信、QQ、OA系统等电子传输方式告知;2、通过公告栏公示;3、通过员工手册公示;4、通过培训或开会学习公示;5、通过劳动合同附件公示;6、规章制度传阅公示。风险提示:特别说明:1、职工人数在一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讨论。2、用人单位应保留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的书面证据(如会议签到表、参加者签字的会议记录、讨论稿征求意见表等)。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制度应符合《中国工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等规定。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