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证据的证明力衰减效应,应该如何理解和避免?
释义
    法律分析:证据的证明力衰减效应是指随着时间推移或证人证言重复,证据的证明力逐渐减弱的现象。这种效应会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
    法律依据:
    1.《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充分。证据应当在开庭前提交,并在适当时间内向对方当事人披露。逾期提交的证据,需要说明理由并经依法批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法院应当通过审查证据的来源、方式、过程和内容等,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证明力等。
    3.《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在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证言应当能够承受法律的审查。证人的证言应当详实、准确、一致。证人出庭作证,应当按照法院的指示作答。
    针对证据的证明力衰减效应,我们应该在提交证据时尽可能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据,并在开庭前提交。同时,在证人作证时应当注意其证言的详实、准确和一致性。对于一些时间较长的证据,可以考虑提供其他支持证明的证据或者酌情给予附加证明力。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4:22:12